高新區供稿 引言: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南通高新區特別推出“紅帆領航·聚力高新”黨建特色做法微展播。作為“一主一新一智”產業高地,園區始終堅持“黨建鏈”賦能“發展鏈”,創新構建“組織建在產業上、資源聚到產業中、服務圍繞產業轉”的融合生態,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形成黨建與業務互促共贏的生動局面。
讓我們一起走進企業一線,解碼“黨建+科創”“黨建+服務”等融合經驗,看看基層黨組織如何以紅色引擎驅動產業升級,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紅心筑夢 匠心筑城
——南通四建的黨建引領發展之路
作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南通四建通過建強一線戰斗堡壘,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成立黨員突擊隊,以每個“魯班先鋒”的星火,點燃“承魯班精神、創百年老店”的共同追求。從傳統施工到智慧建造,從地方企業到行業標桿,南通四建背后的成長邏輯,始終與黨建深度融合、同頻共振。
一個"魯班獎"里的黨建智慧
南通四建的創新,始于對“匠心”與“初心”的深度融合。在全國建筑行業率先提出打造“黨建魯班獎”,將工程質量最高獎的匠心精神與黨建引領的政治優勢有機結合,形成了"組織扎根一線、人才雙向賦能、考核貫穿全程"的特色體系。
組織扎根有"根系"。工地建到哪里,黨組織就扎根哪里。集團在600余個在建項目中成立200余個臨時黨支部,讓"支部建在項目上"從口號變為現實。以“風箏工作法”牽引動態管理,實現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務工不誤學、建功在一線”。
人才成長有"雙軌"。集團實施"青藍工程""紅榫計劃",既注重將勞模工匠培養為黨員,也著力把業務骨干吸收進黨組織,形成"黨員帶頭干、群眾跟著上"的生動局面。
發展成效有"標尺"。黨委每月線上督查黨建任務,半年現場述職評議,將考核結果與項目評優、職務晉升直接掛鉤。讓黨建從"軟任務"變成"硬約束",更推動黨建與生產同部署、同落實、同提升。
一套"群智共享"的發展模式
黨建的引領力,最終轉化為發展的生產力。南通四建以"群智共享"破題,構建起企業與員工共成長、共發展的良性生態。
讓股權"活"起來。全國首創"股權流轉+進退機制",打破傳統企業股權終身制,讓優秀員工持股,退休股東的股權有序退出,真正實現"奮斗者共享發展紅利"。
讓管理"精"起來。自主研發項目管理平臺,推行"盈利向一線傾斜"的核算改革,實現數字化管控,項目平均利潤率大幅提升,用技術創新為傳統建筑行業注入新動能。
讓人才"強"起來。舉辦"博觀領跑"課堂,設立"董事長培訓班",培育出3000余名技術人才,讓"紅色引擎"成為創新動力源。
一份"紅色基因"的責任擔當
黨建的溫度,藏在企業的社會責任里。南通四建始終相信,企業的價值,在于為社會創造更多美好。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集團以"匠心"鑄精品,累計斬獲30余項魯班獎、1000余項省級優質工程,每一項榮譽背后都是對品質的堅守;在急難險重任務前,集團以"鐵軍"顯擔當,承建全國多家應急醫院,用行動詮釋"關鍵時刻站得出來"的責任;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集團以"大愛"踐初心,累計投入3000萬元助力公益,設立返鄉就業創業青年“南通四建獎學金”,連續15年位居南通納稅十強,用真金白銀回饋社會。
從長江之畔到黃海之濱,從傳統工地到智慧工廠,南通四建用實踐證明:黨建不是企業發展的"附加題",而是引領方向的"必答題"。當紅色基因融入企業血脈,當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這支"永遠跟黨走"的建筑鐵軍,必將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續寫更精彩的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