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農業農村局供稿 “五一”假期臨近,農產品市場迎來消費熱潮。為讓市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區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以“提前部署、精準監管、全程守護”為原則,啟動“迎五一”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專項行動,通過“監測、檢查、約談、宣傳”組合拳,構筑起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防線,為節日農產品消費撐起“保護傘”。
雙重監測織密“安全網”
“數據篩查+現場快檢”構筑風險防控首道關卡。區農業農村局聚焦節日消費熱點,針對蔬菜、水果、畜禽肉、禽蛋、水產等“菜籃子”主力品種,開展“靶向式”定量監測。在監測區域上,既有規?;a基地、也有小散戶;在檢測項目上,既覆蓋禁限用藥物,又緊盯常規農(獸)藥殘留,實現“源頭隱患早發現、風險問題早處置”。與此同時,各鎮(街道)啟用“霉抑制+膠體金”速測技術,結合本地種植養殖用藥習慣,動態調整檢測參數。4月以來,全區已完成定量監測269批次、速測6199批次,全力保障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靶向檢查擰緊“責任閥”
生產源頭監管直擊質量安全“關鍵點”。區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區農林綜合執法大隊組建專項檢查組,深入田間地頭、養殖場,開展拉網式監督檢查。檢查內容涵蓋農業投入品倉庫與來源、禁限用藥物使用、休藥期、生產檔案規范等關鍵環節,對發現的問題,當場下達整改通知,要求主體能現場整改立即整改,不能現場整改也規定整改期限,確保發現問題實現閉環管理。此次檢查將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落實情況作為重點,鼓勵生產主體“帶證上市”,推動形成“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的監管格局。
精準約談敲響“警示鐘”
對風險主體實施“一對一”重點監管成為本次行動的一項重點工作。針對近期監測中存在超標不合格的生產經營主體,檢查組直奔主體基地,現場約談。約談會上,監管人員直面問題、開門見山,既通報具體檢測數據,又深入分析問題成因,同時提供科學可行的整改方案。某蔬菜種植主體在約談后表示:“這次談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接下來將嚴格落實用藥間隔期制度,定期開展自我檢測,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多維宣傳筑牢“意識墻”
通過組織培訓、上門宣傳指導、在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張貼食用農產品科學規范用藥明白紙、資料發放、進社區宣傳等多種方式,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1、2號》、禁限用農藥名錄、易殘留藥物清單、綠色食品知識等宣傳力度,向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監(協)管員、消費者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及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科學常識,共同營造農產品質量安全全員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隨著“五一”假期的到來,區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區農林綜合執法大隊將持續保持監管高壓態勢,加大抽檢頻次和執法力度,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守護好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